人民币是货币还是纸币?
“人民币”这三个字是“货币”和“纸本币”的合成词,说明人民币是一种货币,但又不完全是货币。 说它是货币,是因为它具备作为货币的基本属性;说它不是纯粹货币,是因为它是不兑现的(目前)。 作为一种货币,它可以购买中国境内的一切商品和服务、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它的货币必须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样才能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考虑到当今的国际社会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只有电子货币和互联网支付才能实现这一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币必须是电子货币或数字化的。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网上银行、手机APP、第三方支付等支付方式,但这些都只能算电子化,不能算数字化,因为电子化是在纸质票据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数字化是在电子票据基础上实现的。要实现完全的数字化的状态,就必须放弃纸币和纸质票据,但这在技术上又是不可行的。现在所推行的大额现金管理,也就是通过控制大面额现金的流通,来逐渐减少甚至最终废除纸币,这实际上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一场改革,而非颠覆性的革命。
现阶段的人民币是一种复合的货币形态,是具有双重属性的——法定责任和信用工具。 在中央银行制度下,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有权发行货币的机构,其他任何从事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都不能发行货币(尽管现在它们都可以授权发行自己的存款凭证)。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央行票据、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发送货币投放信号,各商业银行根据这些信号,向央银行提出货币发行申请,经审批后,由央银行将货币供给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通过贷款、投资、贸易等方式将其注入到社会的各个部门。这一过程就是现代银行业所说的基础货币的投放的过程。
基础货币也称储备货币,其数额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准备金,二是超额准备金。 所谓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剩余资金。简单地说,就是存在央行的钱。准备金的规模是由存款和现金需求决定的,它的增加或减少与发行的货币总额成正比。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实际持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商业银行只要保留一定的超额准备金就能满足客户提现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进行资金融通和业务往来。超额准备金其实就相当于流动资金的范畴。对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而言,两者加总起来就等于货币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