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银做的首饰有收藏价值吗?
严格地说,藏银不是一种金属,而是藏式银器制品中使用的金属原料。它通常有三种组成形态。一是银与铜的合金,二是银与其它金属的混合物,三是银镀铜的制品。通常所说的纯银是纯度为92.5%的银铜合金。
我们所见的藏银饰品中,其金属构成成分,大致有三种。一是银与铜的合金,银的成分可从50%至90%不等。二是银与其它金属如铁等的混合物。三是银镀铜的制品。所以,不能用我们通常所说的纯银的概念,去衡量藏银饰品中银与其它金属成分的比例。只要是由银、铜或其它金属共同组合形成的首饰金属,都可称为藏银。
一般说来,内地出产的银器,都是用银与铜的合金制作的,通过配比,使其硬度、亮度和耐蚀性达到最佳。而藏区的银器,在过去较早的年代,主要是用银与铁的混合物制作的,并以锻打、镶嵌等手法制造而成,银的成分一般为80%左右。
从工艺上讲,藏区的金属工艺包括银器的制作工艺,受传统技术的限制,远不及内地发达,因而制作工艺与内地的金银器制作工艺是不同的。内地制作的银器,以熔铸为主,而藏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制作金属制品,主要采用锻打加工成型的方法,“银铁合金由于熔点高,而且熔化后银、铁会立即反应并严重氧化,难以铸造成型,故藏族工匠只能用锻打手法制作银铁合金制品,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藏区的银铁器应称为锻金银器
银铁合金制成的锻金饰品,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利用银、铁的自然色差形成了黑白图案,由于不采用任何酸蚀手法,图案十分浑厚质朴。加之采用镂空、镶宝石等工艺手法,使饰品具有很强的装饰艺术效果。所以,许多学者认为,“从工艺角度看,藏族银铁锻金制品在本质上大大高于同一时代的汉地铸银制品”
银铁制品的寿命同其制作技艺水平、使用习惯、保管方式等等有关。如果制作技艺高超,使用、保管适当,完全可以流传数十年甚至百年以上。藏族及其它少数民族有佩戴金银饰品和穿耳挂环的习俗,他们喜欢将首饰放在酥油里擦拭以保持光亮,银制品因此受到腐蚀的机会较少。加上少数民族地区气候干燥,金属不易锈蚀。